医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校初期唯一院系——中医系,2002年更名基础医学院,2021年3月由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分设。

学院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一级学科,承担全校西医类基础课程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课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等任务。设有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医学免疫学教研室、预防医学教研室、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教研室、临床药理学教研室、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中心、人体科学馆等13个业务科室,以及办公室、教学办公室、科研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分团委等职能科室。

学院目前共有139人,其中博士78人,占比56.8%,硕士52人,占比37.4%;正高20人,副高29人,高级职称占比35.3%。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数3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人数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匠人才1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5人,河南省教学名师5人,省级、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仲景教学名师”、“仲景青年教学名师”10人,“仲景骨干学者”、“仲景青年学者”7人。

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实力、增才干,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内涵建设。现有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临床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为学校一流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684人,培养毕业生近2000人。近三年获省级教改项目15项,省级、厅级教学成果奖31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0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7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5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7项;主编规划教材9部、副主编32部。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支、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

学院目前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建有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交叉学科1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校企研发中心5个。近5年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1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部级39项,横向课题24项;科技成果转化2项;各类科研获奖28项,发表科研论文236余篇,其中SCI收录67篇,主编著作20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7项。

学院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投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建设。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科学谋划,传承创新,不断加大对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办学特色,强化人才培养,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医学院。

(数据截至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