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风险点和疫情防控措施紧急提醒

医学院  2022-03-19  浏览量: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和局部暴发态势,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28个省份出现31起主要本土疫情,并波及到我省濮阳市,特别是青岛、吉林等7个地市出现校园疫情,导致数百名师生感染,教训深刻,影响广泛。在此,对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需高度关注的风险点和需着重加强的防控措施提醒如下:

一、需高度关注的10类风险点

第一类:出郑活动增多带来的疫情风险。春季开学后,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参加多种国际、国内的会议、培训、学术交流、讲学、实习实训、考试监考等活动,离郑返郑频繁,疫情风险进一步增加。

第二类:与师生共同居住人员活动频繁带来的疫情风险。随着气候转暖和经济复苏,各种社会性活动逐步增多,与师生共同居住的人员异地、多地、多频次的交流日益增多,给师生带来的疫情风险进一步增加。

第三类:人、物、环境感染的复杂形势带来的疫情风险。随着快递、物流、冷链物品的不断流通,数量的不断增多,各种检测消杀难度进一步加大,人、物、环境感染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多,使师生感染疫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第四类:隐蔽、隐形、隐密的校外培训机构反复出现带来的疫情风险。比如无证无照人员利用高校、中专等外迁后的老校区和在社区内租用的居民住房等反复顶风违规开办隐蔽、隐形、隐密的培训机构组织各种培训,易增加学生的疫情风险。

第五类:校外培训机构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多地、多点、多校流动,易引起疫情风险。

第六类:民办学校的管理较为松散带来的疫情风险。由于多数民办学校多采用合伙人办学或成立董事会外聘校长办学等方式,极易导致日常管理松散,易给师生带来疫情风险。

第七类:大型活动举办增多带来的疫情风险。比如近期将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第七届艺术展演和全国大学生双创推进会等,参加的人员多且来自全国各地,易产生疫情风险。

第八类:各级各类考试的逐步增多带来的疫情风险。比如今年上半年将举行的中招体育考试、中招理化生实验考试、中考、高考、教师资格考试等等,由于人员聚集,加之返郑来郑参考监考人员较多,易产生疫情风险。

第九类:常态化防控引起的思想麻痹带来的疫情风险。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持续实施,部分人员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校门管控松、个人防护意识淡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形同虚设等有常态化迹象,给师生带来疫情风险。

第十类:国外境外疫情的严峻形势带来的疫情风险。随着国外和境外疫情形势进一步的变化和严峻复杂,外籍师生员工和港澳台师生员工的感染疫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需着重加强的10条防控措施

第一条: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第二条:随时关注疫情形势。切实汲取青岛、吉林、太原等地疫情带来的教训,严格校园封闭式管理和校门进出,审慎举办线下培训、会议等聚集性活动,大型考试等活动要提前15个工作日履行报批手续,并全程进行监管。

第三条:全面排查人员信息。全面摸排师生员工行踪和身体健康情况,精准掌握师生活动轨迹和健康状况,重点关注从中高风险地区返校的师生、家乡在中高风险地区师生、留校师生以及家庭成员有从事冷链物流和进出口贸易的师生,“一人一档”建立健全健康档案。

第四条:持续加强基础保障。继续做好公共防控物资储备,设置相对独立的隔离观察室。加强校医和卫生专业人员配备,继续推广聘任“卫生副校长”“健康副校长”等经验做法,多渠道充实校园防控队伍,做好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依据《河南省学校传染病防控消毒指南》,做好公共区域、关卡通道、封闭场所的通风消毒,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卫生整治。

第五条:盯紧盯牢关键场所。强化校园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化整为零,缩小网格单元,细化明确每个楼层、教室、宿舍等网格负责人及职责,做好巡查监督、信息上报、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运动馆、厕所等关键场所进行清洁通风,对水龙头、电话机、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关键部位增加消杀频次。

第六条:保持良好防护习惯。在“一校一院”机制下,发挥医院选派的健康副校长的专业力量作用,有重点地开展流行性传染病等方面的教育;发挥学校宣传部门和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利用课堂、班会、家长会、微信群、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渠道,做好宣传告知,明确疫情防控要求,引导师生养成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网购有风险的物品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尽早完成疫苗加强针接种,共筑免疫屏障。

第七条:压实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治理责任。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和卫健部门等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的排查,严格管控。紧盯隐蔽型校外培训行为等薄弱环节,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以咨询、文化传播、“一对一”“一对多”“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的形式继续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违规补课行为,坚决杜绝变相违规培训引发的疫情传播。

第八条:统筹做好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充分发挥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郑州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的教职工和“三保”人员,每周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在校学生,每两周抽检10%(可根据风险时段和学校风险程度科学调整抽检时间和比例),每学期检测一轮;各区县(市)和各学校(含幼儿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和比例。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离郑参与讲学、学术交流、科研活动、业务培训、会议、督学和带领学生实习实训等的工作人员及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离郑参与业务培训、教学交流、督学、会议等的工作人员,返郑后要按照行程涉及地区的风险程度落实属地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规定;与中高风险地区有密切接触的学校(含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要落实属地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规定;人员密集型场所(如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每周开展抽样核酸检测,每日开展健康监测。”的要求,持续推进核酸检测工作。

第九条:全面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市、区县(市)、学校(幼儿园)“三级督查”机制,重点对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和制度体系完善情况、工作措施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向有关单位反馈,督促立行立改。抓实“回头看”,督促整改到位,避免反弹。

第十条:切实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四方责任”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各级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工作职能,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启动平急转换机制,明确责任领导、充实人员力量,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落实主要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机构职责、监测预警、处置流程、条件保障和责任人。

2022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