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 2025-06-05 浏览量:
一、历史沿革
2002年6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学科成立,2009年更名为病原生物学科─免疫学学科。2010年细胞生物学科与病原生物学科─免疫学学科合并,更名为病原免疫细胞生物学科,后又更名为病原免疫生物学教研中心。2011年,该中心获得“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9年,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4年12月,病原免疫生物学教研中心被分为两个教研室:医学免疫学教研室和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现任医学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为梅雪教授。
二、教师力量
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3人,包括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其中,获评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骨干学者1人,市级优秀科技杰出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仲景青年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教学标兵2人,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人。教研室全体教师以“烛泪流干终不悔,秉烛传道志弥坚”为精神图腾,将教育热忱化作永不熄灭的火炬;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深耕学术沃土,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突破教学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持续探索,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科研两栖队伍。教研室以教研相长的良性生态,为教学质量提升与科研成果突破筑牢坚实根基,让每一项教学改革落地生根,让每一个科研项目开花结果。
三、教育教学
1.承担课程。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专升本学生、留学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术》、《病理病原学》课程以及全校研究生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肿瘤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等课程的授课任务,每年均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
2.课程建设。本科生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研究生课程《医学免疫学》获批河南省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河南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
3.教学研究。近年来,教研室先后承担省级、厅级和校级等各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其他各级各类教学奖项12项,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
4.教材建设。近年来,教研室参编教材如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委;
《医学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副主编;
《医学免疫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编委,;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科学出版社,编委;
《疾病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委;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委;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委;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委。
四、科学研究
教研室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河南省基础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中医药特医食品重点交叉学科平台,现已形成3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研究;新型生物表达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等科研项目19项(其中横向项目4项,经费370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得科技成果奖4项。
五、人才培养
医学免疫学教研室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指导本科生主持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题、苗圃项目,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数十项,获各级奖项几十余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培养,现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23人。
六、对外合作
教研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与国内相关专业建立了广泛联系与合作,显著提高了学科影响力。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医学免疫学教研室将继续在学校和学院的带领下,秉持“致道 求真 精进 卓越”院训,力争取得更好成绩。